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31日电(记者周林胡杰飞)东接大虹桥,西接江浙,服务进博会,推动融合……作为战略前沿和重要阵地枢纽,走进青浦新城“十四五”规划,犹如明媚春天里飞舞的蝴蝶,飞来飞去,带来无限想象。
战略带——加强枢纽建设,助力新城发挥优势
“如果说虹桥枢纽建设‘两条带’的发展格局是一张满弓,力挽狂澜,那么青浦则是一支面向长三角的利箭,必将突破长三角。”天空。” 对于青浦 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对新城的区位优势感到非常兴奋。
青浦新城地处五新城市带、上海都市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交汇处。 其各项建设方案也备受关注。
在31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五个新城”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青浦区委书记赵惠勤介绍,当前,“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青浦新城规划已获上海市政府批准,包括25个核心项目。 “十四五”期间指标、110项任务清单、215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5000亿元。
大额投资如何运用?
青浦区区长余旭峰介绍,在强化交通枢纽功能方面,青浦区计划投资410亿元,在青浦新城中心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整合“城际铁路”三网。 “城铁、城轨”实现沪苏嘉(青家坞)城际线、嘉庆松金线、轨道交通17号线同站换乘,其中建设两条中运量示范线。
此外,相关规划还包括“一个核心”,即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 未来,青浦将着力构建数字经济新业态模式,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将其打造成城市创新核心、产业引领、功能特色,成为数字经济新标杆。青浦新城建设。
“一廊”就是聚焦总部经济,打造外青松企业总部廊道。 引导企业研发中心、区域运营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等总部功能布局,形成企业总部聚集走廊,促进产城融合,显着提升城市经济密度。
创新核心——“长三角数字干线”培育“未来城市”
建立村级“一网通办”、“穗标办”推广应用培训基地; 利用数据采集和监测控制系统应对“霸主”寒潮; 建设200多个村级社区事务服务中心……成为上海唯一一个由区管理的行政服务中心,负责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协调和考核和城镇。 青浦区推进“一网服务”、“一网统一管理”建设取得的成绩,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地位和数字化治理的重要决心。
用数据促进科学生活和治理,是青浦实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横截面。 近年来,青浦区依托区域数字化布局,逐步培育涵盖产业、城市运营、社区治理的“创新核心”。
2020年9月27日,上海市政府与华为正式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同日,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400亩,兼具高科技元素和绿色生态基地。 已成为国内外创新企业关注的焦点。
更多政策计划正在破土动工。 例如,在产业发展方面,青浦将依托上海东西发展轴数字信息产业集聚优势,沿G50高速公路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加强与张江的联动东部科技城,西部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对接,中部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新城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对接,努力形成万亿级数字经济发展带。
此外,青浦新城还将联动北斗创新基地、石溪软件信息园、中国移动长三角一体化5G生态谷、人工智能产业园、西岑科技创新中心等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等数字化产业,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枢纽等新技术应用。
江南——“幸福社区”打造高品质生活主旋律
城与水相互依存,人与水亲近,绿水相融……“水”一直是青浦新城重要的城市核心元素,也成为青浦努力提升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居民的“幸福感”。
“青浦新城最大的特色就是蓝绿空间,这是生态背景。” 青浦区副区长姜爱峰表示,青浦新城水网密布,“三横五纵,九湖百河”。 水域面积约占5大滨水环线的10%。 目前,蓝绿空间约占青浦新城总面积(不含农田)的40%。
因水而生、因水而建的青浦新城,也在“十四五”期间不断推动江南诗意居住与水乡融合。 一是推进上大河公园、环城水系三期建设等滨水工程建设,打造“百里见绿”的新城绿色大道。百米内可见台阶、流水”; 二是推动特色滨水交通日常发展,规划建设多层次水陆换乘枢纽、直连绿道、自行车道等; 三是激发青浦古文化、水文化、江南文化底蕴,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开展水上运动、水上竞赛等。
优雅的人居环境与特色人文关怀相得益彰,青浦正在大力打造“幸福社区”。 总之,青浦区将部署线上超级社区中心“幸福云”,包括全自动办公系统、全要素管理系统、全景服务系统、全民共治系统,让管理和服务更加便捷。社区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更聪明、更智慧青浦楼宇自控,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天下”。
与此同时,围绕“新”生活品质,青浦区还加快建设一批高能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中山医院落户青浦区,加快长江流域发展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 医院青浦分院建设、复旦医学园推进和国际医学中心设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