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2017年楼宇自控系统(BAS-)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时间:2022-01-20

北京发展大厦可以说是内地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建筑,这意味着在建筑中已经使用了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从1980年代国外进口品牌主导市场,到国内本土品牌崛起,形成了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30多年来,楼宇自动化行业历经风霜雨雪的洗礼,在国家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和节能低耗建筑的政策下迎来了春天。

1、2017年楼宇自动化行业发展概况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又称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是基于综合利用自动控制、计算机、通讯、传感器等技术楼宇自控行业前景,实现对楼宇设备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实施,以确保安全的建筑设施。节能、高效、可靠、安全运行,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出台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促进政策标准

2017年4月,住建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建筑业现代化,推进建筑智能化和装配式建筑,普及智能化在新建筑和现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以提高智能。系统运维机制,逐步推进智能建筑,推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发展等发展目标和要求。

2017年8月,住建部发布公告,批准《建筑智能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改变目前智能楼宇系统运​​维缺乏技术法规、缺乏管理权力的乱象,将对提高智能楼宇运行效率和管理质量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产业互利共生

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2015中,智能建筑被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同时具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成结构、体系、服务、管理、优化相结合,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楼宇自控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子系统,是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有效技术手段,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不断增长。据行业在线数据,2016年建筑业产值达到19.4万亿元。潮起潮落,目前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已形成全球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以上。为降低建筑能耗,各地纷纷出台绿色建筑政策。作为实现建筑绿色节能的有效手段楼宇自控行业前景,楼宇自动化市场将迎来重大机遇。

楼宇交付工程师前景_中国艾灸行业未来有前景吗_楼宇自控行业前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已有500多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形成了全面开花的格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智慧建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智慧城市的东风必将成为智慧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行业现状

目前,BA系统已经从早期对单一设备的控制发展到今天的综合优化控制、设备故障在线诊断、全局信息管理和整体运行状态协调等高级别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建筑设备系统的BA 该系统将信息、控制、管理和决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随着设备技术的发展,系统控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广泛应用,楼宇自动化行业将出现更多的技术热点。

中国艾灸行业未来有前景吗_楼宇自控行业前景_楼宇交付工程师前景

2、2017年建筑控制行业品牌指数分析

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外界来说,企业的品牌实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考因素。可靠的品牌实力是产品以外的第二信息,而动态指标——品牌活跃度和品牌美誉度则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在某一行业的表现。一次大动作。作为国内较早涉足数据积累与分析的行业媒体,千品牌指数系统监测了楼宇自控行业28个品牌,从品牌实力、品牌活跃度、品牌美誉度、品牌认知度等方面观察行业发展.

根据数千家品牌实验室对楼宇自控行业2017年1月至7月的数据监测可知,在此期间,行业整体品牌得分为434分,其中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力占了比例大;与上年相比,行业品牌口碑平均分明显高于品牌活跃度平均分。

3、未来趋势分析

随着以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理想的智能建筑将具备感知、交互、自适应和自我成长。然后建筑、人、环境互联互通,建筑在线感知互动,人与建筑紧密相连,建筑转化为智能生活形态,满足人们全方位的需求。

应用BIM技术

BIM( )是基于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数据,建立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化信息模拟模拟建筑的真实信息。将BIM技术应用到楼宇自动化的设计和运维中,可以使系统设计更加科学,实现内部空间设施的可视化,让管理者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和能源消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管理能源密集型设备。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