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华南连续70多天高温干燥,川渝地区更是酷热难耐。8月下旬,成都、重庆两地最高气温连续多日超过4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相继发布。水电大省省会成都遭遇“电荒”。8月22日,四川向全省人民发出节水倡议书。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节电节水外,在我们每天工作和生活的建筑物中楼宇自控节水,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日常使用,如何才能做到节能呢?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被动式建筑、零碳建筑是房地产行业经常出现的名词,但到底有多少节能黑科技呢?
▲(图片来自网络)
建筑节能,从美好想象到国家战略
在西班牙,一对老年夫妇花了15年的时间寻找理想的住所,最终爱上了巴塞罗那的蒙特塞拉特山自然公园,并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别具一格的房子安家落户。
在阳光明媚的西班牙,这栋房子几乎不需要从外界输入能源,也不使用空调和地暖,却能让室内一年四季如春。冬至腊月屋自暖,盛夏屋自降温,凉爽宜人。只有在最冷的两三周,屋主才需要烧壁炉取暖。
是的,这是一座采用一系列节能降耗黑科技的被动房,一座绿色建筑。
整个建筑的外墙都用软木材料包裹起来,不仅起到隔热作用,还具有吸音降噪的作用。这些由纯天然软木材料制成的外墙在50年内不会产生任何变形。
▲小号集电墙的工作原理(图片来自网络)
大楼专门采用喇叭形集热墙。墙体相当于一个蓄热器,在寒冷的冬天将太阳的热量蓄积起来,再通过进风口将热量辐射到室内,同时将冷空气排出,形成循环对流。, 让房子保持温暖和舒适。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建筑南向窗户开到最大,北向窗户开到最小,以更好地收集和节约能源。
此外,大楼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基本可以满足家庭日常用电。停车场下方是蓄水池,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游泳池和花园。
▲被动式房屋的特殊设计,不仅让建筑更加贴心地融入周围环境,也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图片来自网络)
在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技术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最理想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节能建筑当属被动式建筑。被动式建筑通过高性能外保温、无热桥设计、气密外围护结构等技术,大规模降低建筑能耗。与传统建筑相比,被动式建筑可节省90%的能源消耗,较新的建筑也可在不降低居民居住舒适度的情况下,节省75%以上的能源消耗。
▲伦敦彭博欧洲总部通过收集雨水节省了73%的水资源,使用LED灯比传统光源节省了40%的电力。噪音,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过滤空气。该建筑荣获“杰出评级”奖,被誉为全球最环保的办公楼。(图片来自网络)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绿色建筑的概念已经发展了60多年,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标准。绿色建筑注重室内温度、光线、声音和空气质量,以及室外绿色生态和自然通风,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风等自然能源,营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最多可降低75%的能源消耗。1992年以来,我国也出台了一大批法规或行业倡议,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迄今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绿色建筑累计面积达66.45亿平方米。
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探索
1991年,世界上第一座被动式建筑在德国出现。该建筑经节能改造后投入使用,全年终端能耗降低约78%。被动式建筑不仅适用于住宅建筑,也适用于写字楼、学校、幼儿园、超市等。目前,德国发明的建筑节能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
▲(图片来自网络)国内也出现了一些被动式建筑,比如2016年落成的青岛西门子创新中心,又名中德生态园被动式房屋技术体验中心。无论冬夏,西门子创新中心在不使用空调和暖气的情况下,通过25厘米厚的岩棉保温层和建筑的气密性,可将室温保持在20℃左右。采用高效外保温技术、智能建筑控制技术、无动力冷梁、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热回收新风机组、地源热泵系统等节能技术使建筑物每年节省能源。1.
▲青岛西门子创新中心(图片来自网络)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2020年8月正式开馆的山西大同未来能源馆,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被认为是国内最大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该项目荣获首届智能建筑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项目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被动式智能门窗、光电导照明系统、石墨烯采暖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地渗排水系统、附加隧道风系统等新技术。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大同未来能源馆建筑体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近1兆瓦,
▲山西大同未来能源馆(图片来自网络)
成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
成都一直在行动起来,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大力发展绿色建筑。2020年2月,成都市更新了2005年底颁布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鼓励建筑节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包括墙地保温、门窗幕墙、空调照明、制冷制热等节能技术。“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43万平方米,全市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2亿平方米,形成了天府国际机场绿地、新川绿色生态区等规模化应用成果。、24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天府国际机场按照绿色建筑的最高标准设计建造。办公区及配套设施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志认证。(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6月,成都市出台优化空间结构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绿色建筑一星及以上标准,对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示范项目给予300万元奖励和补贴。
成都房地产企业对节能建筑的探索
成都出现绿色节能建筑已有十余年。从早期的摩玛城、龙锦汇源、交大鬼谷,到近年的朗诗西华公馆、武侯金茂公馆、电建地产明月御府,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在住宅项目中使用绿色节能黑科技一直是房地产企业增加产品卖点的主要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茂利用黑科技实现了“恒温、恒湿、恒氧、恒净、恒静”的“五恒系统”。
恒温:室内温度稳定,冬季18~22℃,夏季24~28℃,无层级温差,顶地温差≤2℃。
恒湿:常年湿度稳定在人体舒适范围的30%~70%。冬湿夏燥,时时刻刻让人神清气爽。
恒氧:24小时新鲜空气,全屋整体换气量达到1次/小时,时刻保持空气清新。
恒洁:全天保持空气清新,采用高科技滤芯,高效过滤沉降PM2.5颗粒,空气清新自然。
恒静:减少室外噪音,无空调、暖气等环境噪音,更有利于儿童和老人的舒适。
▲(图片来自网络)金茂通过12大科技系统实现“五常”体系和春暖花开的四季,为业主带来健康舒适的生活。
它采用的黑科技包括地源热泵系统、毛细管网络辐射系统、全置换新风系统、防雾霾PM2.5除尘系统、隔音降噪系统、同层排水系统等。从“温度、空气、湿度、阳光、噪音、水”六大基本生活要素出发,为业主提供完美舒适的居住体验。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五常系统”并非都是绿色节能技术,其中还包括不少增加乘员舒适度的科技手段。并非所有这些手段都是从“节能”的角度出发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重视绿色建筑和减碳节能标准。据碧桂园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其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中,共有936个项目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累计面积达2.12亿平方米。米。在近期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中,龙湖集团指出,公司累计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超过1亿平方米,新增项目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并将继续践行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此外,龙湖集团也在大力探索零碳建筑技术在高碑店动车新城等TOD项目开发建设中的应用。该项目于2020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进行了专题报道。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无论是被动式建筑,还是黑科技的“五常”系统,现阶段都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业主不能及时调节温度,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开窗通风,房屋技术系统运行复杂,能源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
目前,技术含量高的绿色节能建筑仍未普及,即使在民用建筑领域,由于种种问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推广也存在诸多阻力。不过,在全球节能减碳的大背景下,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节能技术将更加成熟,建设和维护成本将不断降低,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将越来越好。大大改善。绿色住宅终将走进千家万户。
#成都头条# #成都# #成都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