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国产楼宇自控品牌的破局之路

时间:2023-04-21

4月16日-18日,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作为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的国际专业展会,该展会吸引了300多家智能建筑企业参展,500多位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智能建筑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4月17日楼宇自控设备维护表,展会举办“新生态·控制无界——2023中国楼宇自动化发展论坛”。 中控、大华科技、中原国际、远洋机电齐聚一堂,聚焦楼宇自控建筑行业发展,思考楼宇自控系统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建筑和富裕注入更多新动力产业生态的发展。

在数字中国建设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节能减碳成为智能建筑的新课题,同时也赋予了国内智能建筑市场新的机遇. 楼宇自动化作为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是楼宇运营的坚实基础、重要手段和数据来源。 过去,国外楼控系统品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本土楼控系统品牌已经开始尝试应用新的楼宇自动化和楼宇自动化技术。 在智能化领域,楼宇自控企业在创新维度上突破了能源融合、特殊行业空间场景融合、AI与更多应用层面的融合,从不同环节共同打造新生态。

楼宇自动化多领域多场景应用

探索创新更多扩展

在中国楼宇自动化发展论坛上,建筑业协会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翠萍表示,楼宇自控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产业已成为适合中国的产业。 国情,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全新业态,朝气蓬勃,未来可期。

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副院长龚彦峰教授指出,过去几年,我国各地纷纷引入能源管理制度,目的是控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建筑物的排放。 这是楼宇控制系统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力量。 他认为,行业参与者必须走“工业化+智能化”的道路,同时也必须解决设备接口协议的标准化创造价值,让项目更好地服务。

站在未来看明天

中国楼宇自动化概况

论坛推出“楼宇自控行业本土化进程”问卷调查,希望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共同勾勒出中国楼宇自控行业未来领袖的画像,以及过程中需要做对的事情国内主导地位。 现场共回收有效问卷108份。 受访者对楼宇自动化实现“国内品牌领先”的“净推荐值”(NPS)为45.2%,其中43.5%的期望值为10(非常期待)。

NPS更能反映用户的行为,用它来预测未来的重复购买和新消费更准确

大洋机电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弱电智能经理李伟认为,目前我国楼宇控制系统的应用存在使用率低的问题。 即使前期设计的很好,但过程中的建设、后期的运维和使用都大打折扣。

浙江远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胡斌也表示,整个楼控行业都在“吃快餐”,很少有企业能“耐得住寂寞”,一直投入大量资金和围绕设备运行的能源。 现有的技术并没有完全匹配用户和行业的应用,没有真正的轻量化,包括低代码改造。 让物管人员用得起、用得起,需要全行业的共同突破。

北京海林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清表示,从企业和用户的角度来看,最终考虑的是实用性。 楼宇控制系统非常复杂。 厂商需要打好基础,简化系统平台的应用,同时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光大特斯联(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产品总监佘凤城表示:“中建控要想做好,需要从末端做起,打通全过程,提升质量,将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超过70%的现场受访者认为,未来如果有中国楼宇自控企业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在持续的产品创新、注重应用效果等方面“做对了事” ,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自主研发。

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楼宇自控企业和新兴跨界巨头在各自领域取得技术和模式的突破,中国楼宇自控行业发展的突破方向逐渐明朗。

调查结果显示,提升楼宇自动化“本土化自主性”最重要的三项,得分最高的三项是:针对国内需求开发预置算法和常驻应用,如暖通空调、节能算法等。 ; 确保稳定 可靠的研发投入、测试环境、制造等,确保国货的生命力; 提高软件平台的配置、编程、配置、管理等自主性和创新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楼宇自控厂商后续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从设计院的角度来看,众多系统如何集成也是一个难题:不同的协议,不同的需求,比如楼宇控制及周边产品、能源分析、动态环境,甚至定位、导航、资产管理,这些方面是支离破碎的。

楼宇自控设备维护表_楼宇设备工程与电气控制系统pdf_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智能专业顾问总工程师焦建新指出,现有的标准都是比较固有的模式,很难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 目前行业缺乏从前端设计、施工、安装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 定期制定标准,规范和引导市场发展。

浙江远创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胡斌分享了近二十年来他所感受到的行业变化。 他表示,传统的楼宇自控产品主要是对国外系统的继承,产品利用率很低,存在投入产出比过小等问题,建筑行业的总承包方式导致产品碎片化。 胡斌认为,要实现自主可控,行业必须思考五个问题:如何降低投资成本、提升技术水平、保障核心资产、完善产业体系、促进社会发展。

浙江大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裁马俊驰表示,大华已经在办公、交通、安防、能耗、运营等多个维度进行了业务拓展和相应布局。 例如,它可以准确检测工厂内是否有人,可以帮助调节物料流动的速度等。他说,只有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企业才能参与技术变革,抢占先机。变革带来的新机遇。

美的建筑科技、美控智慧建筑总经理孙静在论坛上表示:“我们首先要注重生态,其次是创新。楼宇控制不是一个可以赚快钱的行业,甚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投资伊始。”美科龙也携手行业伙伴,挖掘更多场景需求,与时俱进,挖掘细分市场用户需求,匹配更多物联网大数据,与行业特定场景实际需求,打造新产品符合时代。 太空场景。

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要实现楼宇自动化“国内超越国际”,中国企业的“重点和重点”应该集中在场景集成、使用便捷和高度集成上。 例如,在会议室、病房、机房等空间场景的应用深度集成,以及产品如:触摸屏、网关、控件、传感器高度集成,低代码,应用组合,采用自适应算法,减少对高级工程师的需求。 工程师调试的依赖。 行业对国产楼控品牌崛起的期待有目共睹,但行业的发展需要注重研发投入。

至于中国企业/团队在楼宇自动化本土化进程中应具备的“基因和储备”,投票结果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自动化(40.7%)、AI人工智能(35.2%)和HVAC暖通领域(占 30.6%)。

数智创新

构建智能楼宇新未来

李翠萍在致辞中还指出,楼宇自控系统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实现建筑业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的重要途径。 未来,楼宇自动化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需要注重标准规范的统一和满足用户需求,在实现高度集成和产品国产化方面不断深化,从而为产业生态的建设和丰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企业自主探索是核心。 同时,行业也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业主、设计院、工程公司、设备提供商和社会公众的多方合作与参与,共同推动楼宇自动化行业在中国落地生根。 面对楼宇自控系统工程相关主体认知不同的现状,业界期待多方共同努力,凝聚共识,建立标准规范,实现我国楼宇自控行业高速高质量发展.

着眼未来,在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双引擎驱动下,我国楼宇自控系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美控为代表的国内楼宇自控品牌,通过数字智能创新,打造智能楼宇新生态,推动智能楼宇健康发展,构建更加高效、节能、舒适的绿色智能生活体。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