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三部门联合发文!电梯维保新模式将全面推广

时间:2023-06-13

为降低电梯安全风险,增强市民安全感和幸福感,4月29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发文全面推广“保险+服务+物联网”电梯维保新模式。

我市自2018年10月推出这一创新模式以来,市民发现,新模式让电梯维保更快、响应更及时、乘梯更安全。 “以前小区电梯故障很多,维保近一个月,业主投诉也很多,现在“保险+服务+物联网”的电梯新模式出台维护检修,及时排除故障,电梯故障报修次数也明显减少。” 温江某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完成道路、安保等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后,通过引入现代金融和科技,从消除电梯安全隐患,到完成更多公共设施的精细化管理,让居民住得舒心、开心,成都正在动迈向现代舒适的环境。 在城市里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检查症结

探索创造电梯维保新模式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市电梯保有量不断增加。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电梯保有量已达13.56万台,其中10年以上的老旧电梯约占20%。 已经发生了。 近年来,成都市有关部门对电梯维保、检修和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分析,找到了长期困扰电梯维保的症结所在。

“首先,责任不明确,电梯维保不到位;其次,电梯维保成本高,一票难通过。”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方面,电梯管理涉及多个责任方。 保养不到位,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 另一方面,电梯维保成本高,表决难通过。 由于维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业主的意见往往难以统一,成为电梯维保的“拦路虎”。

针对上述问题,2018年10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市场监管局,由多家保险公司组成的联保机构,创新推出“电梯综合险” 》充分体现了“保险+服务+物联网”新模式理念,在业主投票同意的基础上,使用维保基金、公益金等方式购买“电梯综合险”,结合针对影响电梯使用的因素,将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纳入保险服务计划,解决电梯维保难题。

《电梯综合险》分为电梯专项保障产品和综合保障产品两大类。 全方位保障产品涵盖电梯安全的方方面面。 专项保障产品只解决电梯维保保障问题,综合保障产品涵盖方方面面,不仅解决电梯故障维保保障理赔等问题,保险公司还会指定电梯维保公司提供日常电梯服务维护保养,通过“电梯风险管理平台”协助维保工作。 ,还将给予经济补偿。

新变化

维护响应从 10 多天缩短到 15 分钟

新模式给小区电梯维保带来哪些变化?

据了解,“保险+服务+物联网”新模式的应用,不仅大大缩短了电梯维保维修从发现到响应的时间,还帮助业主节省了成本。

“以往,正常使用维保资金修电梯需要很长时间,征求业主意见,从发现故障到组织投票,再到开始维保,最短的也有20多天;甚至如果采用紧急使用流程,最短时间也超过10天。” 双南物业一位负责人表示,用维保资金购买电梯维保专用保险产品后,如果电梯出现故障,报案、调查、定损、赔偿的过程非常方便,保险公司也可以应对15 分钟内。 可以开始维修。

除了上述优点外,与每部电梯高昂的维护成本相比,新机型还具有成本相对较低、保障充分的优势。

2月8日,晋城龙园小区电梯发生故障。 电梯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报称是门机系统损坏,整体更换价格为15000元。 物业随即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的定损人员进行了现场检查,确认门机系统并未完全损坏。 元降到1200元。

据了解,电梯维保占成都每年维保基金申请的60%以上,每部电梯维保费每次都在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许多社区电梯每年维修一次以上。 但用维修资金购买电梯维修专用保险产品后,每部电梯每年的保费在2000-3000元不等。 平均每台电梯业主每年只需缴纳几十元的维修费作为保险费。 投资的减少也充分满足了电梯维保的资金需求。

物联网

避免电梯“小病”被拖成“大病”

经过一年多的推广,“保险+服务+物联网”的新模式逐渐成熟。 截至5月24日,全市75个社区1326台电梯已购买“电梯综合险”。 440 支出。 市民发现,“保险+服务+物联网”的新模式,不仅让电梯维保更加便捷,更重要的是,物联网的引入,能够及时快速的解决电梯故障,更好的维保服务,科技引领生活。 确保市民出行。

“以前小区电梯坏了,要修好十几天,上下班高峰期等电梯很麻烦,现在电梯运行好多了!” 购买“电梯综合保险”后,您可以明显感受到电梯运行状况的改善。

据统计,自2019年6月温江水木怡景社区投保以来,故障次数已从2019年5月的70台减少到2020年2月的1台,电梯运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实施9个月后,电梯维保成本大幅降低,电梯故障率同比下降98%,电梯问题投诉同比下降99%,居民满意度提升在社区中显着增加。

让小区电梯正常运行,全程跟踪监督,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回顾楼宇自控维修保养合同,推动电梯维保全过程各方各司其职、各司其职。在防止“小病”变成“大病”方面,新模式引入的“物联网”技术功不可没。

“保险合同开始履行后,保险公司将为每台投保电梯安装专业监控设备,实现在线监控和云端存储,并对电梯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保险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当电梯数据出现异常时,如果发出报警通知,维保公司可以提前排查电梯的异常情况,从而减少电梯带病工作,降低故障率电梯,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另外,这些数据可以为事后追责提供依据,同时监督维修公司的维修过程。

以科技为引领,伴随着电梯维保新模式的推广,正在构建智慧电梯管理新模式。

责任

楼宇对讲机维修电话_楼宇自控维修保养合同_楼宇对讲系统合同

新模式要求各方按合同履行职责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此次成都全面推行“保险+服务+物联网”电梯维保新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健全电梯保险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系统。

据了解,为明确保障项目和服务内容,鼓励落实“电梯综合险”服务诚信承诺制度,市住建局牵头制定了示范文本《电梯综合险》服务诚信承诺书,同时要求明确服务合同。 担保事项、服务内容等,倡导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责任。

“物联网”技术在新模式中尤为关键。 如何确保技术领先,真正打造智慧电梯管理新模式?

市住建局建议承保机构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专业技术团队搭建电梯风险管理平台,对已购电梯进行安全监测、数据分析、风险提示等”电梯综合保险”,提供电梯安全技术支持。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督促和引导有关各方通过物联网等方式将电梯数据接入监管平台,以数据为纽带,加快建立完善企业信息网络、电梯监控网络和执法监管网络,使“三网”无缝衔接、高效协同,确保扎实有效推进。

据了解,住房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享涉及维保机构、保险机构、物业服务公司等参与主体的相关数据,并将其数据共享等违法违规行为纳入联合惩戒范围。

看长期效果

提高维修资金使用效率

“保险+服务+物联网”的电梯维保新模式给大家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那么电梯保险的资金来源是什么?

对于“资金来源”,按照受益人自买保险的原则,在维修基金、物业服务费、公益金中列示,具体可在管理办法和管理办法中规定。物业服务合同。 征地拆迁安置涉及农民和社区集中居住区的,地方政府可以出资收购。 同时,还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对购买“电梯综合险”给予适当补贴。

那么社区应该如何为电梯购买保险呢?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有意向的业主向小区业主委员会(没有业主委员会的则向物业管理公司)提出,然后由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公司联系投保公司。

未来该模式成熟后,可逐步推广到社区其他共享部件、共享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提高维修资金的利用率,有效满足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方便和安全的生活条件。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