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互联网之光”闪耀千年古镇

时间:2023-08-03

新华社杭州10月19日电 题:“互联网之光”闪耀千年古镇

新华社记者 郑孟宇 徐顺达

智能会议服务机器人现场讲解、嘉宾生物识别签到、5G自动驾驶带你走进会场……在即将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智能应用场景将带你“走进未来”。

五年前,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浙江桐乡乌镇。 “互联网之光”照耀着这座白墙黑瓦、青石板路的千年古镇。 一扇让世界看到中国互联网崛起的窗口缓缓打开。

2012年之前,乌镇紫叶路还是一条破旧的小路。 今年大会期间,5G自动驾驶微巴将在紫冶路改造的智能驾驶示范道路上正式上线。

今年3月,嘉兴首个符合商用网络标准的移动5G基站在乌镇开通,乌镇已基本实现5G网络乡镇全覆盖。 今年6月,全国首条县级市建设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桐乡建成开通,为桐乡514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往来的企业提升了网络速度。至少 30%。

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带来加速高质量发展。 在乌镇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5G技术不仅能帮助西红柿“感知”环境变化并实时调整,还能实现自动消毒、灭菌、杀虫等全流程管理和防护。

在5G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农场还将积极探索5G自动采摘、5G无人机遥感平台等5G新技术应用。 传统的“鱼米之乡”已经插上了5G的翅膀。

乌镇南栅外的陈庄村,曾是著名的竹编之乡。 “六网三层丝雪花编织是竹编中较为复杂的编织方法,最能体现精湛的工艺。” 来自竹编世家的年轻竹编工匠钱立怀在网络另一端向数千人进行现场直播。 粉丝们讲解竹编的要领。 自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以来,钱李怀创办的“竹韵工坊”利用互联网,将竹花篮等当地手工艺品介绍给世界。

从最初的养蚕、种菊,到制砖、布染等传统产业,再到如今数字经济的高铁上,在水乡古镇长大的居民,因互联网。

乌镇大道旁,仿古风格的屋檐下,一块写​​着“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招牌格外显眼。 基于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互联网医院,为小镇居民节省了看病费用。 无论山区居民还是城镇居民,都可以享受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在线复诊、足不出户看病。

在上海上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桐乡楼宇自控,40多名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英语课。 借助远程视频,学生可以与远在现场的专业外教实时互动。 据了解,这里正在探索建设“未来学校”。 通过“云”功能,未来学校将逐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实时精准教学。

据相关统计,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时,乌镇本土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仅有12家。 短短六年时间,在“互联网”的光芒下,乌镇已培育引进互联网企业919家。

除了互联网企业“异军突起”,乌镇诸多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后,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正在释放新动能。

在嘉兴恒美服饰位于乌镇的智能工厂里,电脑自动完成衣服打样,无需经验丰富的裁缝。 只要机器一启动,衣服上的所有布片就可以一次性切割,通过合理的排列,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布料的利用率。 管理人员只需操作手机即可向300多台自动化设备发出指令。

缓缓驶过的黑漆小船,高耸的马头墙,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当一年一度的“乌镇时间”到来时,这座千年古镇将再次用“互联网之光”聚焦世界的目光。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