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4月26日电(记者朱莹)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就《青岛市重点低效区域(园区)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召开新闻发布会-2024)”。 规划坚持以中心城区为重点,以重点区域和重点任务为突破口,系统规划并提前启动10个重点区域(园区)的开发建设,从以点带面,引导城市发展从追求增量扩张向挖潜存量、提高质量转型。
各片区发挥区位开发优势,融合生态优先、TOD综合开发、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理念,综合考虑城市品质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合理布局、板块发展时机等因素,规划特色发展路线。 制定了重点项目清单,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未来三年,全市10个重点低效率区(园区)规划建设项目314个,其中2022年规划建设项目228个,年投资占城镇年度投资近50%更新和城市建设。 (项目根据总部部署和年度进度动态优化)
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大健康产业园、欢乐滨海城、中车四方智慧港、济能中泰、郑州路两侧等5个片区,提高产业能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将逐步促进区域整体振兴。
李沧区客运北站及周边地区:近期将首先启动客运北站交通商务区、客运北站西片区项目。 同时,规划开发建设永平路片区,完善交通枢纽功能和城市道路体系,建设现代商务中心,提升区域能力。 班级。
李沧区世博园区及周边地区:以世博园区复兴为重点,高标准打造以园艺景观、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娄山片区:规划打造科技创新与现代生产服务高度融合、创新创意创业要素汇聚、生态优美、活力时尚、服务共享、高效集约的沿海科技创新城,以及就业和住房的平衡。
城阳区白沙河北岸:规划建设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胶东经济圈创新服务高地、青岛北部休闲消费中心、青岛绿色宜居城区。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及周边地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打造生态优美的科技创新高地。
西海岸新区王台老工业区: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及周边地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构建国际化科技创新研发产业服务体系,打造产业更新先行示范区。青岛保税区。
崂山区株洲路两侧区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科教智慧、金融服务四大功能,打造辐射东北亚的国际创新走廊、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示范区。
崂山区张村河两岸区域:定位“水脉智慧城市”,重点发展商业商务、文体休闲、居住配套三大功能,打造活力高端拥有生态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宜居、宜商、宜业的综合社区。
为确保三年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全市重点低效率区(园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保障重点低效率区(园区)开发建设。低效领域。
有记者问
记者:作为全市重点低效区(园区)开发建设三年行动的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引导、支持和扶持重点低效区(园区)的开发建设?低效领域?
答:重点低效区域三年开发建设对于重塑城市发展格局、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为牵头部门,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规划引导,着力打造优质特色区域。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做好产业规划和区域规划,是低效地区改造的根本保证。 依托“山、海、湾、江、港”资源禀赋,综合考虑片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优化完善涉及10个重点低效领域的19项管控规划成果,引导片区土地集约利用和独特风格传承、拓展产业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片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导。
二是注重政策赋能,创新打造特色“一揽子政策”。 夺取三年攻势的胜利,离不开政策支持。 重点低效领域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征地、房屋困难,项目资金筹集困难,土壤污染排查治理时间长。 他们大多是开发建设的“硬骨头”。 为消除制约因素,我们结合全市土地低效利用评估识别和基本情况,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探索建立“1+N”的旧城改造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政策的约束性和引导性,确保政策精准赋能。
三是聚焦项目推进,持续优化服务保障。 按照“工作项目、项目工程、项目清单、清单责任”的要求,建立项目推进保障工作台账,明确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处理路径、负责人、完成时限等。项目。 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和清理; 围绕低效地区土地征储、前期开发、招商引资、配套设施建设等关键问题,不断优化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流程,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同时,对新建重点项目全面落实“承诺许可告知”和“挂牌注销”程序,扎实推进低效领域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作风提能力年”要求,树立敢于担当、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主角心态”,统筹全局细化工作、茬口推进,充分发挥要素支撑和规划服务的保障作用,为坚决打赢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战贡献力量。
记者:针对低效领域的开发建设,“1+N”的政策体系之前已经多次提到。 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我市出台了哪些具体政策? 将研究出台哪些政策,政策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答:政策体系保障是决定重点低效领域开发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协调、公共优先、集约节约、优质高效、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逐步建立了涵盖城市低效土地再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 以及可操作的“1+N”政策管理体系。
一是印发《关于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意见》。 作为我市首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相关工作策略、实施办法和政策保障。
在此基础上,出台“N”个配套政策文件,丰富完善保障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强化要素保护。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管理的意见》,规范土地储备管理,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充分发挥土地储备配置土地资源、调节土地利益分配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土地征储步伐,确保低效地区开发建设的资源要素保障。
二是加强供应管理。 《关于调整土地出让条件“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通知》印发,坚决禁止在供应土地时在“负面清单”中设定附加条件。商品住宅用地原则上不得附加条件。加强土地招标拍卖和合同履约监管,确保项目实施。
三是有序引导低效土地再开发。 正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土地利用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开展改造工作要摸清情况,编制专项规划,科学划定改造区域,组织开展改造工作。并按计划实施,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 闭环运行机制确保低效地区改造有序高效进行。
四是完善补偿政策。 正在研究制定《国有土地征储补偿办法》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集体土地征储工作的意见》,优化集体土地征储机制,规范土地征储补偿行为,对国有土地面积实行统一征储补偿办法,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促进土地储备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优先加强配套设施。 正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重点区域土地初步开发的意见》,重点解决重点低效区域配套设施不足问题,逐步实现城市功能完善、土地价值提升和改善的城市品质。
尚未发布的政策将根据实际情况征求各方意见,不断优化完善,按程序发布。 同时,我们还将根据重点低效领域开发建设进展情况,及时会同各区市政府,开展专题研究,针对具体问题明确相关政策和工作思路,及时完善政策体系确保重点低效领域开发建设顺利实施。
记者:未来北站片区将引进哪些产业,打造什么样的产业体系?
答:火车北站交通商务区位于环湾路以东、四六中路以西、金水路以南、太原路以北。 该区土地总面积约190公顷。 目前,土地已基本整理完毕,项目总建筑量约300万平方米。 项目总体投资预计约500亿元,将聚集百家左右企业。
该项目将打造“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利用“高铁+三线换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打造“青岛门户、城市客厅”,打造TOD综合发展青岛模式,贯通东西、贯通南北。 统筹区域未来发展,打造胶州湾区重要引擎。 未来,我们将打造胶州湾东岸枢纽型新经济产业生态系统,打造“1+3+N”模式,凸显交通枢纽强大辐射能力和效率优势,打造以交通型总部经济为基石,以枢纽商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为特色产业,以商务服务、专业服务、会展、旅游娱乐、金融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贸易等
记者:据了解,张村河片区重建涉及人口多、房屋拆迁量大。 崂山区政府如何平稳有序推进片区重建?
答:张村河片区12个社区共涉及原村民7600多人,2万多人,外来人口约6万。 总拆迁面积约320万平方米。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崂山区委、区政府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战。 我们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张村河地区整治改造成为民生工程、民生工程崂山区楼宇自控招标文件,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统一政策,保障居民和社区利益
张村河片区村庄改造将按照“政府主导、街道组织、社区实施、居民参与”的原则,分步推进、分步实施。 12个社区的搬迁安置补偿将坚持政策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同时,要保留足够的社区发展潜力,以村庄改革为契机,通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用房等多种方式,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经济长远发展。社区的发展。
2、遵守法律法规,公开透明
村庄重建关系群众最切身利益,必须依法治国、依照法律法规进行。 在工作流程上,要规范、公开、透明; 在组织推进上,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 我们既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又要严厉打击各种不正之风。 为村庄重建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三、高标准、高质量安置区建设
把安置区规划建设摆在村庄改造的首位。 在房屋设计方面,优化房间布局,提高居民住房可用率; 在社区品质方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功能配套设施; 在施工质量上,严格抓好工程监理,严把安置区施工质量关,确保群众按期回迁,真正让群众心满意足、住得放心、住得舒心。舒适地。
记者:城阳区政府对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及周边低效区域的未来发展有何规划?
答: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是青岛市首批设立的功能区之一。 是国内唯一集高铁、地铁车辆生产、轨道交通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和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 聚集了全市90%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拥有我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目前,该区有老工业园区5个,总面积2万余亩。 工业用地在园区内成片聚集,在园区外呈小片分散。 低层工厂较多,高层建筑较少。 土地开发强度低。 青岛市三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运动已将该地区列为全市十大重点低效区域之一。 为系统推进低效地区开发建设,我们早行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牵头启动《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深入谋划的成果已经形成,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三年,我们将重点加快推进“四区一园”建设,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湾区城市。 重点抓好老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目前,轨道交通关键装备产业园项目、天安科创城等产业项目正在该区实施。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等配套项目相继启动。 威高国际医药产业园项目、华锦花园保护区改造等项目正在规划启动。 相信通过三年努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及周边地区一定会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新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引进新产业、焕发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