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恐怖电梯”的安全困境:安装门槛低、质量堪忧、维保走走过场

时间:2023-03-09

不久前,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某老旧小区的电梯突然发生故障。 20岁的居民娜娜(化名)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被失控的电梯抬上楼下,被困了半个小时。 “坐电梯是回家的必经之路,不坐也不现实,但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安。” 说起事发时的情况,娜娜和家人至今心有余悸。

许多人对发生在娜娜身上的事表示同情。 按键失灵、不正常的晃动声、车内被困人员……使用量不断增加的背后,各种电梯故障每天都在“上演”,一些人员伤亡更是令人痛心。

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除了电梯乘客操作不规范、救援不当外,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安装过程中“正规军”难觅,埋下隐患; 维护“低价招标”,一些关键环节的监管还存在问题……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随着电梯保有量的增加而愈演愈烈。

电梯频频出现“恐怖”场景

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城中村正在进行住宅小区改造,老旧高层建筑是电梯故障的“高发区”,部分地方新建楼宇还存在“二手电梯”。

“当时电梯突然坏了,一直在8楼和11楼来回穿梭。” 娜娜的家人说。

据其交代,事发当天13:00左右,娜娜在乘电梯时遇到了故障。 她连忙按下电梯按钮,却发现所有的按钮都失灵了。 事发时正值午休时间。 娜娜没有带手机,闹钟也没人接。 当她通过摄像头和电梯外呼救时,并没有被发现。 无奈之下,娜娜只好跟着电梯“上上下下”,度过了“无比漫长、无助又恐惧”的半个小时。

“这件事给她留下了心理阴影。” 娜娜的家人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全家人都不敢坐电梯。 社区里有很多老人和孩子。 为避免再次因电梯故障造成人员伤亡,娜娜的家人多次与物业公司接洽,希望彻底解决问题,但被物业公司负责人以各种理由拒绝。

在太原市太行华府小区,电梯内不止一次有人被困,轿厢坠落。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小区4个单元的8部电梯“带病”运行,去年曾上报相关部门,但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 ”。

据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统计,太原市平均每天接到10多起电梯故障投诉。 江西省某地级市电梯应急响应指挥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市每月处理电梯故障、举报投诉上百起。 在众多的电梯故障场所中,住宅区的电梯故障率遥遥领先,达到了90%。 关于。 山西省特种设备协会受访者坦言,虽然无法统计全国每天的故障总数,但从个别城市的数据来看,电梯故障数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城中村改造,老旧高层住宅区是高发区。” 山西省特种设备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有的小区甚至使用二手电梯,质量更难保障。 “我遇到了一个糟糕的房地产开发商!” 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位小区业主愤怒地告诉记者。 他入住后才知道,小区的电梯都是“二手电梯”。 许多业主被蒙在鼓里。

楼宇自控系统维保取费_智能化楼宇系统包括_浅述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造成人员伤亡的电梯事故更是令人痛心。 据市场监管总局今年4月发布的201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公示,2019年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33起,死亡29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位居第二。

关键环节暗藏隐患

电梯遇险无路可逃,但在涉及电梯安全安装和维保的关键环节却存在隐患。 电梯监管的难点和痛点仍有待解决。

记者调研发现,正规军难求,市场上充斥着“散兵游勇”。 “安装是生产的延续。”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表示,组装一部电梯需要安装上百个零部件。 故障频发,车子抖动卡死。

太原市一家电梯维保公司负责人李荣斗告诉记者,我国电梯市场需求巨大,每年新增50万至70万台,但关键的安装环节却很难招到专业人才。 “大部分电梯厂家不维护安装队伍,临时从市场上找。” 山西省特种装备协会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市场上“正规军”少,“散兵游勇”多,安装质量堪忧。

据业内人士介绍,太原市从事电梯安装维保的企业从10年前的4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170多家。 激烈的竞争导致从业者的薪水下降。 一些工人觉得工作很危险、很辛苦。 改变了职业。 李荣斗说,10年前本科生很多,现在连专科生都很难找。 记者浏览某招聘网站发现,该网站每天都会发布大量电梯安装工的招聘信息,其中不少不设门槛,“不限学历、不限经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2019年6月1日后,电梯安装作业无需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电梯安装人员培训留给企业。 一些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 “电梯是机电设备,安装、维护、更换易损件、控制系统升级、整梯升级等都需要专业技能。”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系电梯工程技术副教授杨文刚表示,“门外汉”培养几位神人几乎不可能胜任。

此外,一些电梯维保企业“低价投标”抢占市场,让维保容易变成“修”。

“正常情况下,30层住宅的电梯,每年的维护费用应该在八九千元左右。” 太原市电梯行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但部分维保企业能支付的价格远低于成本价。 中标二三千元,导致维修不规范,走走过场,有的成了“只修不保”或“只修不保”。

根据有关规定,电梯每15天清洗、润滑、调整和检查一次,每次保养必须做好相关记录。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电梯数量多,维保人员少,有的维保人员干脆在维保记录上抹点油,查看故障情况。 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定,一部30层的电梯至少需要3个小时才能进行维保,但太原市北沙河附近小区物业处表示,维保人员只停留了一半以上每次一个小时,有时在电梯里。 在记录本上“核对”之后,他就离开了。

智能化楼宇系统包括_楼宇自控系统维保取费_浅述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个别维保公司也对运行正常的电梯“放手”、“耍花招”。 太原市金源区某小区物业曾“上当”:小区电梯被维修人员设置为夜间12点停机。 物业报修后,维修方上门检修,告知物业配件损坏,需要更换,出乎意料。 是的,“新零件”实际上是外地维修人员换来的旧零件。

受访者表示,监管部门负责对维保单位和从业人员进行资质认定,检查电梯维保记录。 然而,目前很难对电梯安装和维护进行有效监督。 “除了数量庞大的电梯,监管人员还需要检查锅炉、游乐设施等其他特殊设备。”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表示,监事人数与监事人数对比,差别很大。

“对于电梯维保监督,主要是抽查是否有维保记录。” 上述人士坦言,电梯数量庞大,监管人员有限,不可能走遍所有小区。 以东部某市某区为例,该区注册电梯近万台,但区市场监管部门从事特种设备监管的人员只有15人,平均每人监管的电梯数量超过600。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电梯对技术和专业要求较高,需要多年的积累和经验才能胜任。 然而,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监管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电梯安全阀如何紧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用电梯的人越来越多,电梯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有关部门要着力消除安全隐患,创新监管模式,确保电梯使用者安全。

一是堵住低价竞价的漏洞。 杨文刚认为,电梯属于特种设备,不建议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招标方式。 建议有关部门和企业联合制定电梯维保行业指导价作为保证底价,严格控制维保过程。 “一方面,防止恶意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加强电梯维保工作的标准化程序楼宇自控系统维保取费,确保维保质量。” 杨文刚说。

其次,重视对安装维修“正规军”的培训。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电梯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差距较大,受教育程度低,总结电梯故障频发的能力不强。 虽然一些省份在高职院校开设了电梯工程技术相关专业,部分中职学生弥补了人才缺口,但还远远不够。 希望政府在招生政策、专业建设等方面对相关专业的学校给予支持。 一定的政策倾斜,注重专业发展与产业变革的紧密结合。

三是运用新手段强化监管。 95009国家电梯应急响应平台负责人赵海兵建议,引入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维保质量和救援效率,提升电梯监管信息化水平。

据介绍,借助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可将电梯运行异常情况及时上传至云平台,评估后实现“按需维保”。 同时,可以实时监控相关维护操作,大大减少了电梯安全问题。 同时,新技术可快速定位救援位置,通过实时视频对话安抚,合理呼叫应急救援人员,实现电梯故障快速响应。

最后,加强对维修安装环节的监管。 专家建议完善电梯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建立“黑名单”制度。 “监管部门要严厉查处恶性低价竞争。对于电梯故障频发、投诉率高的电梯,要对安装维保单位进行查处。违规维保、不正常维保、不按规定维保的企业要纳入其中。”将‘黑名单’列入‘名单’并予以公布,加强社会监督。” 山西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耿业强表示,与此同时,电梯用户要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