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宝龙新地标! 189米的中广核工程大楼初具规模

时间:2023-09-12

在宝龙街南通大道与宝龙三路交叉口,一座“巨无霸”项目拔地而起。 它就是高189米的中国广核工程大厦工程。 笔者了解到,该项目采用了智慧工地系统,方便现场高质量施工

中广核工程大楼项目初具规模

位于宝龙街新能源基地的中广核工程大厦项目已于2月20日复工,截至目前,项目进度已完成45%。 预计今年年底封顶,明年年底竣工。 该项目以智慧工地系统为抓手,本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精心部署现场施工。

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数百名工人在操作平台上忙碌。 塔吊不断地吊起建筑材料,机械碰撞、切割的声音不绝于耳。 其中一组为地下室4层,占地面积268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2.49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已初具规模。

根据规划,位于宝龙街道新能源基地的中广核工程大厦由三座高层塔楼和锯齿形裙房组成,基座相连,呈锯齿状排列。 建筑最高点达到189米。 建成后将设有25个实验室,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能源中心实验室6个。 可容纳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调试管理等技术人员4800人,并提供2200人的配套办公场所。 资源,将成为中国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和研发基地,预计年产值150亿元。

开发智慧工地系统,助力高质量施工

中建八局中广核工程大厦项目部经理 工华路:

我局2018年接手施工任务后,以鲁班奖项目为契机,创新开发了包括智能绘图APP应用、智能工地招牌、3D打印应用等在内的一整套智慧工地系统,力争使之成为深圳先进智慧工地的标杆。

智慧工地系统如何支撑现场高质量施工?

项目部研发负责人表示:“基于BIM技术和AR技术,集成标准规范模块、图集规范模块和360度全景模型项目,整合各种数据、参数和图纸,开发智能绘图应用程序。 。 工人们在现场作业时不需要携带图纸,只需打开APP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工位的详细情况。”

同时,基于AI识别、AI触控的智能绘图技术,让管理、技术、施工人员随时随地查看三维BIM信息模型,并自由操控模型,将施工从图纸转变为施工模型,从而实现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工地标识平台也是精细化项目管理的利器。

实时天气状况、扬尘分析、项目安全生产天数、工期管理……各类信息每天都会上传汇总到平台。 相关人员只需登录系统即可实时查看施工现场情况,了解项目日报和办公室工作情况。 生活区监控、实时工人来源等信息,清晰全面了解项目月计划、周计划、工期预警等。

管理好施工安全推进技术创新

项目部总工程师陈先雷表示:

进度压力绝不应该成为忽视安全的理由。 除了每天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进行安全培训和检查外,我们还每周开展两次专项检查,确保人人有责、人人有监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据介绍,项目部积极借鉴核电项目建设中质量安全管理的优秀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整合,使其适合土木工程建设。 例如楼宇自控施工现场图纸,结合物联网技术,将塔机智能传感系统与智能监控平台联动,智能监测塔机型号、前臂长度、载荷、旋转角度等现场施工信息,并传输至现场施工人员。应用实时管理平台,有效预防塔机安全事故。

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狭窄、超深基坑、超大型灌注桩设计、结构楼层多变等技术难题,项目部攻克难关,创新工艺,聚焦超大型灌注桩设计、超大型灌注桩设计、超大型灌注桩设计、多变结构楼层等技术难题。高中庭模板(新型板扣支撑系统的应用、超深基坑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技术、与铝模结合的模板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适应复杂多变的结构,有效节省了人工和材料成本。

【撰稿】黄诗雨

咨询热线: 0791-87879191
赣ICP备2020012442号-3 Copyright 2014 江西康沃思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